肥料检测是确保肥料质量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核心环节,需覆盖理化性质、养分含量、污染物及微生物安全等维度。以下是系统化的检测框架,依据国标及行业实践整理:
这些指标决定肥料的物理稳定性和施用适用性:
水分含量:影响结块性和储存期(如复混肥要求游离水≤2.0%,GB/T 15063-2020)。
pH值:反映酸碱性,影响土壤微环境和养分释放(有机肥要求5.5~8.5)。
粒度与抗压碎力:影响机械施肥效率,如复合肥粒度需≥90%(GB/T 15063-2020)。
水不溶物:尤其水溶肥的关键指标,过高会堵塞滴灌系统(NY/T 1973-2010)。
养分的形态、含量及有效性是检测核心:
氮:区分氨态氮、硝态氮(新增≥1.5%要求)、总氮(凯氏定氮法)。
磷:检测有效磷和水溶性磷占比(如≥40%),影响作物吸收效率。
钾:采用超声提取-ICP-OES法(GB/T 8574-2024),提升检测精度。
钙、镁、硫:新增单一中量元素要求(有效钙/镁≥1.0%,总硫≥2.0%)。
微量元素(Cu、Zn、Fe等):若标注含量,需≥0.02%(钼≤0.5%)。
腐植酸:2025年新规要求小分子活性组分(分子量<1000Da)≥30%,HPLC法验证。
氨基酸、有机质:叶面肥需测游离氨基酸(NY/T 1975-2010)。
元素 | 传统限值(mg/kg) | 2025含腐植酸肥新规(mg/kg) |
---|---|---|
砷 | ≤10 | ≤5 |
镉 | ≤3 | ≤1 |
铅 | ≤50 | 未放宽 |
注:液体肥需额外检测沉淀物重金属,新增钒(V)等污染物。 |
缩二脲:尿素基肥料中的毒素,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(GB/T 22924-2024),加标回收率95%~107%。
氯离子:忌氯作物需控制(如全自动电位滴定法,GB/T 15063-2020)。
有益菌:有效活菌数≥0.2亿/g(固氮菌、光合菌等)。
病原体控制:粪大肠菌群≤100个/g,蛔虫卵死亡率≥95%。
抗生素残留:如四环素(GB/T 32951-2016)。
国标:
钾测定(GB/T 8574-2024):ICP-OES法取代传统火焰光度法,回收率99.33%。
缩二脲测定(GB/T 22924-2024):优化色谱柱分离效果,RSD≤2.72%。
方法升级:重金属检测需用ICP-MS(如砷、镉),取代原子吸收法。
下表汇总了关键检测类别及其适用场景:
检测类别 | 核心指标 | 适用肥料类型 | 主要标准依据 |
---|---|---|---|
理化性质 | 水分、pH、粒度、水不溶物 | 所有肥料 | GB/T 15063-2020 |
养分含量 | 氮/磷/钾形态、腐植酸活性 | 复合肥、水溶肥、有机肥 | GB/T 8574-2024等 |
污染物 | 重金属、缩二脲、氯离子 | 含腐植酸肥、尿素基肥料 | GB/T 22924-2024等 |
微生物安全 | 有效活菌数、病原体控制 | 有机肥/生物菌肥 | NY 525-2012 |
检测需严格匹配肥料类型与用途,如经济作物用肥侧重重金属与活性腐植酸,大田肥料关注氯离子与缩二脲风险。2025年起,含腐植酸产品需同步检测液体沉淀物重金属,企业应提前布局ICP-MS等设备。
周一至周日9:00- 19:00
在线咨询企业移动站点
微信客服